乾隆鍾情南方園林,也醉心西洋文化。在圓明園長春園裡的西洋樓,又稱為東方的凡爾賽宮,是中國皇家宮苑中第一次大規模仿建的西洋建築和園林。不過乾隆對西洋品味有獨特的見解,海晏堂設計師郎世寧最初設計稿是西洋流行的裸女噴泉,但乾隆皇帝將它改為十二生肖,成為舉世聞名的十二獸首水力鐘。

    乾隆對噴水、西洋鐘偏愛,同時對西洋版畫也諸多推崇,為十八世紀中西藝術文化交流留下最美的見證。本展區將結合當代藝術科技重新詮釋十二獸首,一窺十八世紀的皇家時尚!

歐洲自十五世紀發明銅版畫後,歷經多次技術的改良與演進,除了應用於印刷術外,當時許多知名藝術家亦開始進行銅版畫的創作,如德國藝術家杜勒(Albrecht Durer)。 十八世紀銅版畫技術隨著傳教士引進清宮,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(Matteo Ripa, 1682-1745)於康熙五十二年首次成功製作了《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銅版畫》,到了乾隆朝時期開始大量製作。請義大利畫家郎世寧、宮廷畫師王致誠、安德義等人繪製銅版畫草圖後,再將草稿送到法國進行鐫刻。

透過英皇喬治三世進貢乾隆的西洋鐘錶與精美的琺瑯器物,以及乾隆回贈喬治三世的玉如意,認識十八世紀的中西文化交流,以及雙方在藝術形式的互相影響與揉合。
本展區將展出珍貴文物及英國皇家博物館研究的成果,呈現東西兩個世界在當時的相遇!